要点:挖掘金融业国企央企投资价值,促进其估值提升的政策背景下,保险股估值提升具有3 大驱动力:1、在“金特估”大背景下,低估值的保险股的价值重估机会;2、负债端反转明确,行业复苏的长、中、短期逻辑兼具;3、低估值、高股息率的国企央企一直是保险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,其估值提升将直接增厚投资端收益。
负债端:行业复苏的长、中、短期逻辑兼具
1)长期来看,储蓄险销售逻辑为居民存量财富的再配置,长期成长空间广阔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长期来看,居民财富正在向金融产品迁徙;短期来看,经济修复反馈到居民预期收入提升或消费信心提振仍需时日,居民储蓄意愿仍然高企。相较于净值波动较大的银行理财和基金,低风险偏好资金更偏好于可以保本的储蓄和储蓄险。由于居民已形成长期低利率预期,并且近期银行存款利率普降进一步强化该预期,即使后续3.5%预定利率下降,无论是预定利率3%的传统险VS.利率3%以下的定存,以及“2.5%保证利率+浮动分红”的分红险VS.净值波动银行理财,保本并锁定长期收益的储蓄险竞争力仍然显著。
2)中期来看,代理人渠道企稳+银保高增,大型公司的服务布局已成体系,将为寿险复苏提供供给侧支撑。①个险渠道:经过过去几年的持续下滑,低产能代理人基本出清,且储蓄险匹配中高端客群的模式放大绩优代理人的客户资源、专业能力的优势,各公司核心队伍加速企稳且产能明显提升,后续将带动增员积极性和吸引力回升,有望驱动行业进入“业务-队伍-业务”的正向循环。
②银保渠道:银行具备客户优势,在客户储蓄需求、银行中收诉求、保险公司多元化渠道布局三重推动下,有望抓住储蓄险热销机遇,实现快速发展。③大型公司通过养老社区、居家养老服务、信托金、家族办公服务等,匹配储蓄险销售,有助于撬动中高端客户的资产配置需求。
3)短期来看,3.5%的预定利率下调预期将支撑Q2NBV 高增长。由于上述支撑储蓄险长期增长的逻辑未变,叠加销售队伍企稳及转型成效的释放,预计下半年NBV 仍有望实现平稳过渡,长期进入向上增长轨道。预计2023Q2 平安、国寿、太保、新华、友邦、太平NBV 增速分别为+25%、+15%、+30%、+15%、+24%、+18%;H1 分别为+15%、+10%、+22%、+9%、+23%、+14%;全年分别为+11%、+9%、+13%、+18%、+20%、+6%。
资产端:中特估行情持续演绎,有望直接增厚险资投资收益。中特估催化下,央国企价值重估正不断走向深入,自3 月底以来,中特估持续领涨市 场,截至5 月15 日,央企指数较3 月底上涨8.4%(同期沪深300 -1.3%),今年以来上涨了15.5%(同期沪深300 上涨3.3%)。考虑到险企股权投资偏好高股息率的蓝筹股,其中优质国企占比高,配置风格与当前市场风格高度一致,预计二季度中特估行情的持续演绎,将直接增厚险企投资收益或净资产(部分计入OCI)。并且,在I9 准则下更多的权益资产计入FVTPL,今年利润有望保持高弹性增长。
估值仍然低位,推荐平安、太保、新华、国寿。截至5 月15 日,国寿A、平安A、太保A、新华A 的2023PEV 分别为0.89、0.64、0.57、0.47 倍,历史估值分位分别处于41%、11%、18%、11%;友邦、太平的2023PEV 分别为1.61、0.14 倍,历史估值分位分别处于24%、4%。分为以下3 条推荐逻辑:
1)负债端修复趋势明确、转型初现成效的平安、太保;2)资产端+负债端高弹性的新华;3)业绩稳健的央企国寿。
风险提示:行业监管趋严;寿险改革成效不及预期;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;权益市场波动加剧;长端利率超预期下行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方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