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作为国际艺术之都,汇聚了不同风格,不同年代的艺术馆,美术馆,博物馆。西九龙文化艺术区作为艺术汇集地,除了最近新建成的令人瞩目的M+博物馆外,香港故宫也是十分出色的一项建筑设计。
香港故宫博物院,由著名香港建筑师严迅奇设计,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当代美学。它连接着过去和现在,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和文化爱好者聚集在一起。 这座30,000平方米的建筑位于西九大道西端,毗邻艺术公园,俯瞰维多利亚港。 从天桥上望去,博物馆坐落于绿意葱茏的公园和一望无际的海之间,和M+博物馆遥相呼应。
【资料图】
博物馆的一个主要建筑亮点是“垂直中轴线”,灵感来自紫禁城的中轴线。三个朝向不同方向的中庭,垂直连接不同楼层,引导参观者向上移动。中庭半透明的米黄色天花板就像竹帘或纱帘——这是对紫禁城内宏伟宫殿顶部琉璃瓦屋顶的当代诠释。
游客通过一个高架广场接近建筑,广场上有各种装置和传统活动。博物馆入口处的亭子让人想起了紫禁城的大门,构成了广场的框架。从这里,客人进入一个宏伟的大堂,空间概念从平面被转化向了立体的形式。
该设计传达了将中国传统带给现代观众的意图,用当代建筑语言重新诠释了中国古代的空间概念。基于在北京宫本身的序贯庭院空间探索的理念,香港故宫将三个中庭堆放在一起,吸引游客穿过这座建筑。垂直堆叠参照香港密集而紧凑的城市结构,并尽量保留地面上的休憩空间及景观。
起伏的青铜天花板连接了整个空间,参考了北京宫殿的金色屋顶,伴随着延伸整个建筑高度的循环脊柱展开,增强了垂直连接性,并带来了从上面倾泻而下的自然光。这个天花板作为一个定向和雕塑元素,为空间的精致石材和抛光混凝土墙壁和地板增添了一种口音。
脊柱蜿蜒穿过三层画廊,共提供7800平方米的展览空间。这些画廊将展示早在晋朝(公元226-420年)的一系列物品,包括绘画、书法、珍本书籍和包括黄金、青铜和玉器在内的装饰艺术。虽然大多数画廊的展品都是相对长期的,但位于四楼的一个两层高的主题画廊将展出频繁轮换的展品,并可能会带来创新的策展体验,包括参与式和技术增强型展览。这也是一个来自不同国家的珍宝——包括开幕展中卢浮宫的展品——可以与来自北京的珍宝进行对话的场所。
三个中庭提供不同方向的城市全景,包括面向维多利亚港一侧了形成博物馆的社交中心,为游客提供聚集和讨论艺术或欣赏周围环境的空间。
作为香港新的中国艺术品和文物中心,这座建筑将收藏来自紫禁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900多件文物,其中包括160件被视为国宝的A级文物。该建筑被设想为一个公民中心和香港的新地标,以及一个连接新一代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平台。它将举办互动和体验式展览,为文物带来新的曙光。
展出的大量珍贵文物来自明清时期的紫禁城。三个专题展览:“走进故宫:“建筑、收藏与文物”、“从黎明到黄昏:故宫生活”及“遇见雄伟:清代帝后肖像”,邀您一窥明清宫廷生活。
另外两个展览分别是“变泥为宝:故宫博物院藏陶瓷”和“匠心求索:当代设计与传统工艺的对话”,分别展出历史文物和手工艺品,让您从不同角度领略中国手工艺之美。
开幕展览还包括两个以香港为主题的画廊。从私人到公共:香港中国艺术品收藏的历史“调查了香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品收藏。”“无界:重新解读故宫文化”呈现六位本土多媒体、跨领域艺术家的新作,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诠释故宫的艺术与文化。
除了扩建的画廊区,博物馆还容纳了一个400人的演讲厅,用于放映和公共节目,以及一个博物馆商店,形成了外部艺术公园和长廊的活跃边缘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西方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7 联系邮箱:5 626 629 @qq.com